“何時建廠?”“生活污水收集情況如何?”“出水水質是否達標?”6月4日下午,在涼山州德昌縣污水處理廠,省環保廳水污染防治課題調研組接連發問。此前,他們曾前往安寧河“巡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必須避免‘坐在辦公室里想問題’,要堅持‘走出去、沉下去’,通過深入基層調研,找準問題、創新舉措。”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說。
四川河流眾多,水污染防治形勢嚴峻,調研必須敢下深水才能有“療效”。通過近期前往資陽、攀枝花等地調研,結合今年3月開展的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強化督察成果,調研組已基本摸清我省水污染現狀,“城鎮水污染防治、工業集聚區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這是接下來破題的方向。”省環保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芮永峰說。
今年,我省在水污染防治上已有諸多“新招”:對國控、省控斷面監測從每月1次加密為每月3次;對水質明顯變差的斷面,第一時間啟動預警機制;對重點斷面水質變差的,立即組織專家進行現場督導等。“目前我們正在起草調研報告,相信今后的治理思路會更清晰,辦法也更具體。”芮永峰說。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環境監察人員到企業執法檢查,手中的終端就能顯示出企業的全部信息。”省環保廳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課題調研組相關負責人表示。
5月24日至25日,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課題調研組前往南充、遂寧、內江等地,詳細了解當地環境信息化軟硬件設備設施運行及使用情況,并聽取相關需求和建議。
“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調研組負責人表示,省環保廳計劃出臺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的全省環保系統信息一體化建設方案,為全省各級環保機構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撐。同時建立全面的環境信息資源目錄,建成統一標準的污染源基礎信息資源庫,形成我省生態環境信息“一張圖”。
聽民意、摸實情、尋對策,是我省環保系統推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方式。截至目前,省環保廳已召開專題座談會10余次,面向全省環保系統啟動“環保大講堂”,廳領導已深入成都、廣安、達州、瀘州、綿陽等19個市(州)的工礦企業、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現場、江河岸邊、空氣微站等,分別圍繞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問題與對策研究、環評效能提升、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大氣污染防治、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等重點課題開展專題調研。目前,有關階段性調研成果正逐步出臺。
下一步,省環保廳將緊緊圍繞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等“八大戰役”,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充分運用“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成果,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四川篇章。(記者 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