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脆紅李,小果大產業。古藺有李,扶貧有情……”近日,瀘州市古藺縣為促銷本地產的脆紅李,錄制了一段視頻在一知名短視頻APP上發布。
該視頻迅速吸引眾多網友眼球,據不完全統計,視頻上線3天,古藺網銷脆紅李超過4萬單10余萬公斤,創造當地電商銷售紀錄,成為我省利用互聯網推進脫貧攻堅的又一案例。
四川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全省網信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網信辦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下足“繡花”功夫,全面實施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網絡公益“五大工程”,推動網絡扶貧區域全覆蓋、網信力量參與全覆蓋、貧困群眾需求對接全覆蓋,實現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積極助推全省脫貧攻堅工作。
筑牢用好網絡基礎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10月21日,來自甘孜州理塘縣的小扎西在微信朋友圈連續發圖和視頻,推廣銷售當地產的黑土豆。
作為茶馬古道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近年來小扎西利用電商平臺拓展銷路,已經幫助當地不少農戶脫貧增收。在理塘縣,像小扎西這樣的電商創業青年正越來越多。
電商創業青年的增加,離不開我省持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我省建成全國首個“全光網省”,還成功爭取成為國家“寬帶鄉村”試點、中西部中小城鎮基礎網絡完善工程試點省份。
來自省網信辦的數據,截至目前,我省“寬帶鄉村”(二期)已基本完成,城鄉和鄉鎮實現4G全覆蓋,所有貧困村基本實現寬帶覆蓋,提前完成2020年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的目標。
行業規劃引導方面也是不斷加強,《四川省互聯網行業“十三五”規劃》《四川省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行動方案》《四川省信息通信建設扶貧實施規劃(2018-2020)》等政策文件先后編制出臺,由此帶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我省圍繞建設西部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中心,深入實施全企入網、全民觸網、電商示范、電商扶貧“四大工程”,推動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實現電子商務規模化品牌化品質化發展。2017年,全省全年網絡交易額突破2.7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突破3000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800萬人。
與此同時,交易服務、電子支付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網店建設、數據分析的衍生服務業快速發展,全省服務業電商企業達4.7萬家,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
推進網絡扶貧機制建設 搭建平臺助力精準脫貧
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為我省大力推進網絡扶貧工作提供了保障。
網絡扶貧如何推進?機制建設首當其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網絡扶貧工作,納入全省脫貧攻堅總體部署,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審議通過《四川省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建立35個重大項目臺賬。成立網絡扶貧行動部門協調小組,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推動重大項目、重要活動落地落實,構建起網信辦牽頭,相關部門、網信企業、社會組織、網民廣泛參與的網絡扶貧工作體系。
為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省委宣傳部制定《關于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提升行動實施辦法》,確定涼山州昭覺縣為全省網絡扶貧示范提升行動縣,積極引導動員網信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深度參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風從哪里來?從惠民舉措和搭建平臺助力精準脫貧上來。我省實施了降費惠民行動,推動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農村貧困地區實施精準降費,同檔套餐資費低于城市3成以上。
同時,我省積極爭取頂層政策支持,44個貧困縣(含20個深貧縣)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創建了21個省級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范縣。“川貨全國行”“惠民購物全川行動”“萬企出國門”、高鐵沿線土特產品直營店銷售項目計劃等行動陸續展開,“四川造”產品銷售業績持續提升。
我省還鼓勵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進駐貧困地區,幫助貧困縣及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銷售四川農特產品。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計劃,對230多萬農村青壯年、返鄉農民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截至目前,我省電商產業扶貧鏈吸納貧困人口、殘障人士就業超2萬人,促進貧困地區人均增收3250元,帶動151個縣(市、區),建設貧困縣電商服務網點11071個。
公益、扶智多措并舉 用足各類互聯網資源
今年國慶節前,就讀于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中心小學五年級的曲目保安每周放學回家,再不用走4小時山路了。
原來,省網信辦聯合共青團四川省委,通過企業贊助、基金會支持等方式募集資金,實施“免費車票”公益扶貧項目,解決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兒童因路途遠,上學放學坐車難問題。
積極發展網絡公益,只是我省注重創新拓展,積極探索網絡扶貧新模式、新路徑的一個縮影,類似的創新舉措從各行各業不斷涌現。
網絡扶智方面,我省持續加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力度,積極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等工程,夯實網絡扶貧的軟件基礎。同時安排專項資金3204萬元,為92所民族地區學校購置信息技術設備,安排專項資金3215萬元為228所民族地區中小學、幼兒園實施遠程教育,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過平臺、空間、IPTV等多種渠道,輸送到教育資源薄弱地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信息服務也隨之廣泛開展。首先是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益民服務、現代農業、普惠金融等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同時,因地制宜開展便民金融服務,推廣“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信貸”模式,滿足貧困戶資金需求,在貧困地區推廣現代支付工具及手段,為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點加載電商功能。我省還建成“六有”扶貧大數據平臺,中國社會扶貧網四川注冊用戶262萬人、發布需求信息10萬余條、對接成功7萬余條。
目前,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網絡扶貧作為其中重要的措施手段,更是需要各方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更大合力。省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加快建設數字四川、網絡強省、智慧社會,推動網絡扶貧工作向縱深開展,建立完善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和相關政策保障機制,增強貧困地區內生動力,為各貧困地區脫貧摘帽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