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穩”:
一是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省小春面積4536.9萬畝,同比增長(以下簡稱增長)0.7%,從苗架長勢和氣象條件分析,預計小春糧食總產穩中略增、油菜籽面積產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增產2萬噸以上,實現18年連續增長。大部分主要農產品價格穩中有升。
二是農產品加工業穩步增長。在農業園區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帶動各類園區總產值超過4000億元,增長近2%。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3000億元,增長10%,累計建成農產品初加工設施1.5萬座以上,農產品初加工率增長1個百分點。
三是農民工轉移就業穩定。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481.3萬人,減少1.5%,其中,省內轉移1372.4萬人,增加4.1%,省外輸出1108.9萬人,減少7.8%,實現勞務收入1270億元,增長8.8%;返鄉創業農民工共13.7萬人,新增2.1萬人。
四是宜居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完成改廁1203.78萬戶,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9.8%,20%左右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6%,4.5萬個行政村全面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
五是新產業新業態穩步發展。益農信息社實現農業園區全覆蓋,行政村覆蓋80%,預計農村電商實現零售額近220億,增長25%。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量0.89億人次,綜合經營性收入273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一升:
農民收入增速回升。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6元,增長9.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其中,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增幅較大,分別增長22.8%和14.9%,主要得益于農村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脫貧攻堅兜底和產業扶貧等。脫貧奔康產業園輻射帶動42萬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
一降:
農業增加值增速下降。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694.4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由于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存欄、出欄分別下降8.5%、5.9%,能繁母豬存欄下降6.8%。
農業投資力度加大。省財政下達農業專項資金316億元,占預算總額83.5%。各級財政下達扶貧資金842億元,增長10.07%。
在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總體保持穩定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非洲豬瘟”不容忽視。我省已恢復為非疫情省,但從近期擋獲情況看,疫情從省外傳入的風險極高。受禁止泔水喂豬,養殖成本增加影響,約30%的中小規模養殖者不愿繼續養豬。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信息,全國生豬、能繁母豬存欄分別減少18.8%、21.0%。我省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降幅雖低于全國10、14個百分點,但仍呈下降態勢。預計二季度省內商品豬市場供應將階段性偏緊,下半年很可能會明顯偏緊、豬價較大幅度上漲。
農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存在變數。2018年,農民收入構成中工資性收入占近1/3。目前,農民工就業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突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一旦就業市場出現波動,保持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較為困難。
最后,新產業新業態用地矛盾突出。“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中,共排查違法違規占用耕地9434.96畝,其中需要全部拆除5460.14畝;共發現問題4427個,其中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等新產業新業態相關的問題占70%以上。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客觀上需要建設配套設施,但現行國土政策不能滿足發展需要。
下步就重點圍繞確保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做深做實“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鄉村振興考評激勵、持續推進返鄉入鄉創業等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