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七屆四川農業博覽會在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正式啟幕——從2013年走來,四川農業博覽會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從最初西博會的一個展館成長為推動四川農業對外開放合作和鄉村振興的國際性平臺,短短幾年,四川農博會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當前,四川正積極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農博會正是我省在邁向農業強省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窗口——從這里,我們看得見四川農業鏗鏘前行的堅實腳印。
亮出農業大省金字招牌
“農博會是個與世界對話的、不可多得的窗口。”內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回憶,去年,內江組織了38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農博會,300余個產品涵蓋了優質糧油、生豬、家禽等特色產業,“今年,將進一步擴大參展規模,力求使‘甜味內江’得到更全方位的展示。”
內江的變化只是農博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3年,首屆四川農博會只是西博會的一個展館;2014年,農博會展館增至3個,并首次舉辦深化農村改革與發展現代農業論壇;2015年,四川農博會首次獨立辦會,舉辦10項重大活動,設置9個展館,規模在全國農業類展覽展會中居前列。
今年,農博會的窗口作用繼續放大:首次全面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四川“三農”成就,首次全產業鏈展示我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首次專設現代林業館、現代畜牧業館、現代種業館、現代農業裝備館、現代農業冷鏈物流館,全面展示我省現代農業發展最新技術、產品和成果……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介紹,目前,四川農博會已是我省加快農業投資促進、加強農產品貿易、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大型農業展會和重要平臺。
發展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目前,2018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7195.6億元,比1949年增長383.8倍,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331.0元,比1957年增長196.5倍。四川有25種農產品產量全國第一。
構筑農業對外開放合作大平臺
“參展國家與國家館數量均為歷屆之最。主題國阿根廷還將組織20多家企業參展。”四川國際博覽集團副總經理王惠君介紹,本屆農博會共有31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4個省區市、省內21個市州的1300多家企業參展。
項目方面,不久前的第七屆農博會新聞發布會上,省經濟合作局機關黨委書記吳燕翔也給出期待:“今年,精心篩選了一批優質涉農招商引資項目,目前已有中國輕工集團、德國通內斯集團等企業與我省進行項目對接。”
開放合作平臺越做越強,四川華通檸檬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峻峰也對農博會寄予了更多期望。
去年農博會期間,肯德基西南總部與四川華通檸檬有限公司進行了對接。隨即,雙方達成年供貨鮮果1000噸的合作。“之后,總有知名國際品牌拋出‘橄欖枝’。”而今,李峻峰則希望,“通過農博會,把公司包括檸檬在內的川果產品推向歐洲、中亞等國際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四川省已有27家農業企業“走出去”,涉及五大洲的24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外投資運營農業合作企業74個,累計對外農業直接投資存量7.9億美元、投資流量1.9億美元。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涼山州會理縣營盤村益農社信息員駱科春仍清晰地記得一年前的中秋節假期,“不斷接單、填單、包裝、發貨。”當天,內江“黃老五”、攀枝花芒果等數十種川貨也都銷售火爆。背后的原因都一樣——第六屆農博會開啟農產品線上展銷。
“第六屆農博會期間,攀枝花市農產品共銷售50.1萬元,其中現場銷售35.7萬元,線上銷售14.4萬元。”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回憶。
讓川字號農產品走上前臺與世界對話——農博會不僅直接帶動我省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提升,也推動我省農業供給側改革。“農博會期間的銷售很重要,但市場信息、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農業發展模式交流等對企業產生的觸動更大。”上述負責人說。
隨著我省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本屆農博會關注的目光也擴展至更深遠的層面。
推動鄉村振興的各方力量得到更多關注。目前我省返鄉發展農民工群體已累計達68萬人,實現總產值近4000億元。9月22日,農博會前夕,我省首次評選出100名優秀返鄉農民工。農博會上,不僅將開展第七屆農民工技能大賽暨返鄉創業成果展,還將舉行發展現代農業返鄉農民工項目推介會。
今天,一個匯聚四川農業澎湃前行發展力量的舞臺正式開啟!?(記者?張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