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認定評分標準(修訂稿)》和《四川省現代種業園區考核評分標準》,再次厘定我省農業園區考核方式方法。
目前,我省已初步構建以國家級園區為龍頭、省級園區為骨干、市縣級園區為基礎的梯次推進體系,累計建成各級園區948個。
《修訂稿》明確,今后我省現代農業園區認定評分標準共涉及8個大項、23個子項,并給出各大項、子項的對應分值和評分方式。與2018年底發布的我省首部現代農業園區認定評分標準相比,《修訂稿》增加了與我省川糧(油)、川豬、川茶等10大特色優勢產業的對接力度,新增了農產品質量和保障措施兩個大項考核,并提高了設施裝備的評分比重。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解釋,10大特色優勢產業是我省今后力主打造的涉農主導產業,必須將相關產業聚集在園區、布局在園區。而質量是“川字號”農產品做大做強做優的前提和基礎,保障措施則包括園區的規劃布局、運營管理、政策支持和地方工作推動力度等,更能調動各級黨委政府建設現代農業的積極性。至于設施裝備評分比重增加,則是著眼于我省冷鏈物流、農機農具等配套程度不高的現狀,精準補短板之舉。
我省首次發布的現代種業園區考核評分標準,涵蓋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育種創新能力建設、品種測試評價能力建設、良繁基地能力建設、保障措施、建設進度、扣分指標、加分標準八個大項,力爭通過種業園區建設實現川種振興。(記者?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