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明確,今后五年過渡期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筑牢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新起點
●今后五年,四川將聚焦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等,持續強化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和人才智力支持等銜接力度
●不斷推動現代農業園區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擴片成帶、集帶成面,最終實現全域覆蓋,助推我省現代農業整體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滴滴!”5月11日,清脆的喇叭聲打破山谷的寂靜,一輛黃色客運小巴駛入涼山州布拖縣拉果鄉阿布洛哈村。有了“小黃車”,村民去縣城的時間從大半天縮短為一個多小時。
阿布洛哈村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行政村。去年6月底,阿布洛哈村通往外界的客運班線開通,這也是涼山州首條“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
道路通達,讓阿布洛哈村不僅擺脫了絕對貧困,更為下一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積蓄了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同全國一道,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阿布洛哈村正是奇跡的生動注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祚R加鞭未下鞍,四川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新起點上續寫新的奇跡。
打“組合拳”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很焦人(四川方言,意為著急)?!苯衲?月,廣元市旺蒼縣白水鎮勇敢村村民何光善不慎摔傷脊椎,無法下床,水稻育秧一事讓他十分焦急。與此同時,作為家里的壯勞力,他的受傷讓全家面臨返貧風險。
駐村幫扶干部很快送來“定心丸”。何家4畝多水稻,村干部和幫扶干部一起完成了育秧。如果何光善還無法下床,村里黨員志愿服務隊還會幫其栽秧。在村兩委的幫助下,何光善的兒子在鎮上找到一份工作,暫時緩解了經濟壓力。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重心之下有重任,防返貧是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確保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省扶貧開發局負責人介紹,我省將持續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調度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管理、預警監測、精準幫扶機制,合理確定監測標準,拓寬農戶線上申報渠道,完善防止返貧大數據平臺,不斷優化監測幫扶步驟。
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讓脫貧群眾有了持續奔康的底氣。而部分幫扶措施的延續,更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如果產業發展得好,準備再借一筆小額信貸。”涼山州金陽縣天地壩鎮馬依足村村民子克只日,曾是全省扶貧小額信貸的受益者。如今聽說可以繼續申請,他準備再“大干一場”。
不僅是小額信貸。四川明確,今后五年過渡期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筑牢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新起點。
4月27日,“職在民企,就在未來”民營企業專場招聘會在涼山州喜德縣彝欣社區拉開大幕。僅半天,84家企業就在這個涼山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招募員工上千人。
“十三五”期間,我省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規模達到136萬,位居全國第二。如何確保穩得住、能致富?
四川已有謀劃: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完善集中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
強化“銜接”
邁入鄉村振興新征程
“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回家?!?月8日傍晚,播完最后一壟蕎麥,阿侯日果把農具收到地頭的空磚房里。這位涼山州美姑縣典補鄉莫吉村村民,把15平方米大小的空磚房稱為“過渡房”。
去年6月,莫吉村9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到20多公里外的牛牛壩社區。這樣的耕作距離,讓村民不愿意老房子拆舊復墾。但拆舊復墾,又是政策紅線。在此背景下,美姑縣為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戶修建生產性過渡設施用房3447棟,老房子拆舊復墾問題迎刃而解。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的方式,是加強政策、機構和力量的銜接。
“根據脫貧地區的實際需要,把過去好的做法延續下來。”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后五年,四川將聚焦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等重點,持續強化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和人才智力支持等領域銜接力度。
強化銜接力度,讓不少脫貧地區有了更大的夢想。
“把集體經濟蛋糕做大,率先實現鄉村振興?!?月9日萬福村召開的村民大會上,第一書記蘇毅雄心勃勃。遂寧市船山區唐家鄉萬福村,曾是名副其實的“窮窩窩”,如今,萬福村在當地率先完成村集體資產股權量化和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平臺組建,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培育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之外,建好現代農業園區,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同樣是四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大抓手。
4月初開始,內江市威遠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夏年方就把技術員帶到田里辦公。此前,威遠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入圍第三批“國家隊”創建名單。這讓夏年方有了更多的想法,“不只是造‘盆景’,還要把周邊鄉村帶動起來?!?/p>
我省謀劃,圍繞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布局,不斷推動現代農業園區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擴片成帶、集帶成面,最終實現全域覆蓋,以助推我省現代農業整體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記者?王成棟?侯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