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和全鏈條安全保障水平,四川成效顯著。近年來,全省食品省級評價性抽檢合格率、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例行監測合格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穩步上升,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的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再次獲得A級,位居全國前列。
成績來之不易。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并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目標績效管理體系,實行黨政同責專項考核。推進實施《四川省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措施清單》3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決遵循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著力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積極創新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機制方法,加快推動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線。四川對標國家層面部署的“十大攻堅行動”,結合全省實際,深入開展“10+5”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聚焦治理重點領域、重點場所、重點品種食品安全,深化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執法協作,全力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A?關注重點人群
守護“一老一小”,嚴查母嬰用品保健食品等
如何讓“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大事。
1月1日起,省市場監管局聯合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大數據中心發布的《四川省學校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以學校食品安全監管為切入點,通過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制度舉措,積極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學校食品信用監管工作機制和模式,提升監管效能,得到社會廣泛好評,也成為四川食品安全“國考”中的“加分項”。
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不斷提升學校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全省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11057家學校食堂接入智慧監管平臺,“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47.7%。
以全面規范、示范引領、先行先試為主要內容,全面開展母嬰用品店特殊食品規范經營行動。去年,省市場監管局指導四川省孕嬰童協會發布《母嬰用品店特殊食品規范經營行動“誠信店”“示范店”創建指導標準》,從經營許可、經營行為和產品、專區專柜、衛生規范、特殊食品溯源、示范引領六個方面開展創建活動。全省創建“誠信店”“示范店”連鎖經營企業42家、門店200家。
針對保健食品領域非法生產經營、欺詐和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突出問題,2020年至2021年,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委宣傳部等6部門開展了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行動期間,全省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3萬余人次,開展科普宣傳5300余場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主體近18萬家次,整治問題隱患1.5萬余個,查辦案件345起,受理處置投訴舉報183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000余萬元。
我省還把包括乳制品在內的重點食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作為全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子行動之一,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強化重點產品企業主體責任,探索建立乳制品生產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全覆蓋監督檢查乳制品生產企業,問題整改率、安全自查率、抽考覆蓋率均達到100%。
B?聚焦監管難點
加強農村食品執法與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等
打擊假冒偽劣食品、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
2021年初,一場針對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市場的行動在全省拉開序幕。省市場監管局等6部門創新舉措,試點開展鄉鎮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以鄉鎮為單元,從全環節、全鏈條兩個維度,全面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開展食品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主體責任專項整治,督促農村食品經營者嚴格查驗供貨者資質、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等,防止假冒偽劣食品流入。推進規范化建設試點,提升改造規范化食用農產品市場113個。推動農村食品專項執法行動有力,也成為四川食品安全“國考”中的“加分項”。
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管理,也是四川在食品安全“國考”獲評A級的亮點之一。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去年,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市場監管組以集中監管倉為防控中心,構建運輸、貯存、銷售全鏈條防控體系,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防線,全力抓好冷鏈物流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優化設置25個集中監管倉,已累計入倉進口冷鏈食品51.96萬批次、75.34萬噸,檢測核酸樣本275.48萬個,妥善處置進口冷鏈食品及外包裝陽性事件211起,其中,高風險0起、中風險15起、低風險196起。建設四川省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監管平臺,實現了冷鏈數據“填一次”、入倉預約“指尖辦”、動態數據“自動報”。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疫情以來,成都海關嚴格落實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疫情防控要求,嚴格實施進口食品企業核查計劃,嚴厲打擊來源不明食品走私入境。
針對網絡食品安全監管難題,四川啟動網絡食品安全治理行動,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對網絡餐飲服務平臺公示信息開展線上監測,重點篩查未公示證照、超范圍經營等問題,實時抓取違法違規行為。對線上監測到的涉嫌違規違法線索,“一鍵”下發至基層,破解了監測數據后處理過程中數據推送不規范、不精準,核查處置無時效、不閉環等問題。相關部門還與大型平臺公司簽署“政企合作框架協議”,加強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同時,鼓勵支持網絡訂餐平臺大力推廣“食安封簽”,努力保障網絡訂餐配送環節食品安全。
C?結合四川實際
開展小作坊綜合治理、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等
在積極推進全國層面10個專項行動的同時,四川還充分結合本省實際,在省級層面開展多項子行動。
“江油小小吃”是四川綿陽的特色美食店,但面積小、設備落后、無法開拓電商渠道,限制了發展。2021年,“江油小小吃”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幫扶指導下提檔升級,實現“個轉企”,組建了江油市小掌門食品有限公司,也迎來了發展的新階段——有了更多食客,還入駐了電商平臺,把“江油肥腸”銷售到全國各地。
綿陽江油是首批規范食品小作坊試點。近年來,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在全省范圍內因地制宜開展小作坊綜合治理和規范提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總結推廣首批示范試點單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去年,省市場監管局再確定15個示范建設單位,探索打造一批外在出彩、內在出色、干凈整潔、品質保障的“陽光透明坊”,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出240余家“陽光透明坊”。
2021年,省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農業農村廳三部門在全省協同推進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根據場地條件、設施設備、食品安全管理、交易秩序管理等情況,將農產品市場分為無等級市場和等級市場,等級市場從高到低依次分為AAA級、AA級、A級,并規范等級市場評定程序,構建等級市場評定責任體系,明確等級市場降級和取消稱號的具體情形等。同時,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推進川渝食品溯源公共平臺建設試點,推動建立豬肉等大宗食用農產品全鏈條信息化追溯。
白酒產業是四川重要的傳統優勢支柱產業之一。省市場監管局聚焦川酒產業,大力實施“四川白酒品質提升工程”,促進強監管優服務相融合、抓質量增效益相融合、提品質創品牌相融合,筑牢質量安全基礎,推動川酒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對3家“小金花”企業開展體系檢查,對13家白酒企業開展許可質量評查,深入開展散裝白酒專項治理,大力推行散裝白酒“雙簽留樣”制度,全年抽檢白酒近17000批次。批準發布《川酒(濃香型)年份酒術語》《川酒(濃香型)年份酒生產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獲批籌建國家白酒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四川)以及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白酒監管技術)。指導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川酒”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加強專用標志使用,加強保護力度。遴選4家發展前景廣、發展潛力大的白酒企業作為首批雁陣培育企業,助力產業發展。(記者?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