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豬安天下。針對去年以來豬價低迷養豬業遭遇“寒冬”,4月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四川省促進生豬穩產保價七條措施》,著力促進生豬穩產保供。文件印發后,廳畜牧獸醫局倍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持續督導各地打出政策、資金、保險等組合拳,取得良好成效,截至8月,全省能繁母豬存欄量保持在400萬頭左右合理區間,全年生豬出欄任務6000萬頭完成大半,生豬產業鏈整體走勢較好。
抓好政策指引定方向。政策是發展養豬業的“指示器”,各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就“新七條”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其中甘孜、樂山、廣元市等地分別出臺了《甘孜州支持生(藏)豬發展九條措施》《樂山市促進生豬穩產保價七條措施》《廣元市生豬穩產保價臨時調控方案》,壓實責任,細化舉措;南充市成立工作組分縣督導,全面排查清理2018年以來中省生豬產業欠撥付資金情況,加快撥付4300萬元,剩余部分8月底撥付到位;鄰水縣采取“清單制+責任制”,將出欄任務84萬頭自我加壓到87萬頭,責任逐級壓實、壓力層層傳導,形成工作合力。
抓好資金落實緩壓力。資金是養得起豬的“驅動器”,各地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加強配合,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重點支持能繁母豬保量提質。其中廣安市對全年達到常年保有量的新增部分,按1000元/頭給予補助;瀘州市、宜賓市、樂山市、內江市按150-300元/頭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攀枝花市擬對能繁母豬存欄50-100頭及1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分別給予10-15萬元財政補助;眉山市安排資金74萬元進行一次性生產救助;滎經縣整合鄉村振興縣級資金50萬元進行專項獎補;綿陽市投入中央財政資金3000萬元,建設種豬場4個、產能調控基地5個、集體代養豬場12個;甘孜州投入8190萬元,修建出欄生(藏)豬達10000頭、提供種豬1000頭以上的養殖園區(基地、場)3個。
抓好融資需求強保障。融資是提振養豬信心的“助推器”,各地農業農村、金融部門密切協作,加大生豬養殖信貸輸血紓困支持力度,上半年全省“川豬”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2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86個百點,低于各項貸款利率0.81個百分。其中綿陽市對符合條件的生豬項目在按照省級貼息補助的額度基礎上,再追加補貼50%;德陽市農擔公司積極作為,擔保有關項目246戶,合計在保1億元;廣元市累計貸款7494戶、9984筆,余額達12.99億元,同比增加1.46億元,較年初增加1.77億元;大竹縣落實《“家庭農場信貸直通車”財政息實施方案》,將生豬類貼息提高至15%;鄰水縣實施“1+5”金融幫扶政策,近年來累計發放貸款8400余萬元,財政貼息20余萬元。
抓好保險落實解憂愁。保險是放心養豬的“安神丸”,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發揮養殖場(戶)與保險公司銜接橋梁作用,推動落實能繁母豬和育肥豬政策性保險等,進一步降底養殖風險。其中南充市聯合保險公司開發了500元/頭生豬商業補充保險,保費費率為5.5%,育肥豬保費提高到1300元/頭;成都市科技賦能理賠,借助遠程查勘APP,提升理賠時效;宜賓市能繁母豬投保5.1萬余頭,育肥豬投保32萬余頭,生豬價格指數投保35萬余頭,理賠320萬元;眉山市能繁母豬承保2.44萬頭,育肥豬承保45.31萬頭,理賠1100萬元;蒼溪縣對能繁母豬、育肥豬實行政府財政補貼保費80%,建立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模式,實現生豬保險全覆蓋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100%;萬源市開展“保險+期貨”模式,為大型養殖企業投保生豬價格和原材料價格雙保險。
抓好疫病防控保安全。防疫是養得活豬的“防火墻”,各地防疫系統上下聯動、力量同頻共振,持續做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其中廣元市建立縣、鄉、村、組四級養殖監管網點14861個,常態化監控養殖場(戶)13.6萬個,派駐官方獸醫103人,實時監管屠宰場45個;眉山市深入開展“大消毒、大培訓、大宣傳”行動,累計舉辦防控技術培訓班96次、10634人次,印發宣傳資料9.6萬余份,調撥到位各類消毒藥品136.6噸,消毒屠宰場、養殖場(戶)等重點場地52705個次;大竹縣制定“九全”防控措施,打免畜禽279萬頭只,嚴格實驗室檢測,上半年非洲豬瘟樣品檢測2547份,瘦肉精樣品檢測6400份,切實筑牢老百姓食品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