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程項目支持下,四川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庫建設再提速,2022年新建冷藏保鮮設施1800個,預計新增庫容33萬噸,而且還率先在全國探索整市推進的方法路徑,率先創新試點推進以益農信息平臺提檔升級為載體的冷藏設施數字化轉型。
截至2022年底,四川全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庫容量達140萬噸、730萬立方米。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項目建設已覆蓋全省93.7%的涉農縣、26%的村,對農產品的保供、保價、促增收作出了較大貢獻,尤其是在去年四川遭遇高溫酷暑天氣、突發地震災害、臨時疫情封控等特殊情況下,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四川目前唯一的整體推進市,綿陽市統籌謀劃,一盤棋規劃建設“1+2+N”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即打造1個市級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數字化平臺、2個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集配中心、多個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實現全市產地主導產業冷鏈流通率達80%、產業覆蓋率達100%。
西昌市、西充縣、德陽市羅江區、渠縣作為全省4個整體推進項目縣,農業產業各具特色。
西昌市位于攀西高原,光熱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孕育了一條豐富多彩的水果產業帶。2022年,西昌市合理布局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實現全市冷藏庫容量14萬噸以上,果蔬主產區基本能實現農產品錯峰銷售、擇期銷售。
作為成都經濟圈組成部分,德陽市羅江區以項目為抓手,在建成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建立1套冷鏈物流標準和服務網絡,建設1個產地冷鏈物流服務品牌,顯著提升農產品上行能力。
西充縣是丘區農業“領頭羊”,聚焦28個現代農業園區、97個脫貧村,整體推進布局,創新產地冷鏈物流運營模式,推廣多元化入股方式,探索“免費服務、優價貯藏、優價收購”的助農生產模式,借助冷藏保鮮實現產銷一體化。
渠縣是山區特色農業“排頭兵”,依托已有的農副產品電商批發物流園項目和智慧公路物流港項目,新建和改擴建農產品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和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率先形成縣、鄉、村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