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4月26日,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天府糧倉”系列講堂第二期——生豬生產專題講座在成都正式開課。來自省市(州)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的1萬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講座中,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以“畜牧業的使命擔當”為主題,從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歷程、現實問題和未來路徑等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他提到,“大食物觀”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有力支撐,這離不開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是全球第一養豬大國,2022年全國生豬出欄為69995萬頭,四川出欄6548.4萬頭,占比9.3%,是全國第一養豬大省。四川也是水禽大省,全省合計約有水禽5.2億只,占全國總量的18.3%。
然而,當下畜牧業發展面臨諸多現實問題。較為突出的包括現代畜禽種業體系建設滯后。以我省為例,四川的畜禽資源豐富,位居全國第二,但利用率低。另外由于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活禽價格波動,養殖風險大。同時,畜禽疾病防控問題和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環保問題,也不容小覷。
“‘大食物觀’的基礎是糧食,但不唯糧食,更是要求食物種類更豐富,膳食結構更優化。”吳德認為,畜食品健康及產品安全,是實現“大食物觀”的必要前提。
他建議下一步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要從六個方面著力,包括做優產業布局,做穩政策支持,做強種源保障,做好種養循環,做精精準保障,做深跨界融合。
開設“天府糧倉”系列講堂,是2023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十大重點任務之一,也是在全省范圍內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適應新時代要求、能夠擔當農業強省建設重任的干部隊伍的重要舉措。今年農業農村廳將重點圍繞糧食生產安全、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主題舉辦10期講座,每月一講,計劃培訓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干部10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