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四川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在成都舉行。介紹會上,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介紹,四川第一產業增加值常年保持全國第二,糧食產量連續3年保持700億斤以上,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7個、數量全國第二。同時,徐芝文用“四、五、六”三個數字介紹了全省農業總體發展情況以及下一步打算。
“四”是“四張名片”。第一張名片,糧豬安天下。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全國唯一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生豬出欄量常年全國第一;第二張名片,川味譽天下。四川是全球最大紅心獼猴桃和全國最大晚熟柑橘、晚熟芒果、檸檬生產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穩居西部第一;第三張名片,鄉村美天下。四川是中國“農家樂”發源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數量全國第一;第四張名片,農民走天下。四川農民工常年保持在2600萬人以上,總量全國第二,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和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五”是“五良融合”建好天府糧倉。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規劃一帶、五區、三十集群、千個園區“1531”建設布局,具體做法上,主要是深化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五良融合”。
在“良田”方面,出臺《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規范》,分類明確平原、丘陵、山地建設技術標準。在都江堰灌區、蓬安縣實施全國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同步推進2市、10縣、100片省級示范,今年按新標準建成近500萬畝。
在“良種”方面,建成全國唯一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量全國第二。規劃近100平方公里面積的天府現代種業園,是國家在西南地區首批布局的唯一國家級種業園區,目前建成10個省級種業園區,國家級制種大縣數量全國第一。同時“宜香優2115”水稻品種推廣面積連續四年居長江上游第一,育成世界首個人工栽培羊肚菌品種和全國首個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父本新品種川香黑豬。
在“良機”方面,堅持示范推進,建成全程機械化先行縣10個、先導區31個,近三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良法”方面,率先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帶動全國推廣面積超過2000萬畝,組建專家服務團隊全覆蓋包市包縣開展技術指導,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超4萬人的農技推廣隊伍,在90個糧食主產縣每縣建設1個萬畝高產示范區,新打造“噸糧田”千畝示范片40個,帶動全省糧食畝均增產8公斤以上。兩天前,我省在涼山州德昌縣測產的超級稻單季畝產高達1251.5公斤,刷新世界紀錄。
在“良制”方面,省財政每年拿出真金白銀,將成都平原、丘陵山區種糧大戶補貼分別提高到每畝90元和100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25年將分別提高到100元和150元。健全服務體系,出臺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若干措施,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3.4萬個。以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為抓手,提質量、塑精品、增價值,今年首批發布“天府糧倉”精品品牌100個。
“六”是“六項發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徐芝文介紹,下一步將在糧食高產豐產、補齊農機裝備短板、促進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等六個方面聚焦發力。
川觀新聞記者 燕巧 攝影 黃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