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宇君) 10月14日,四川省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豬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圍繞疫病防控、生態養殖、降本增效等方面,針對本省豬業發展當前面臨的難點、重點、熱點問題,邀請行業專家多角度進行研討,共同探索行業創新之路。
“四川生豬資源稟賦優越,連續多年生豬出欄量位居全國前列,是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規模化養殖目前是四川生豬養殖的主要形式。”豬業分會會長李曉勇告訴記者,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建立智能化養殖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是四川省生豬養殖的必經之路。但從現有統計來看,全川豬企智能化養殖水平參差不齊,未使用智能化設備進行養殖的企業占總量半數以上。
對此,與會嘉賓、德國大荷蘭人股份有限公司發言代表楊凡在《未來豬場建設展望》專題演講中,從智能化聯網管理、動物福利、環保及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為四川省未來豬場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在楊凡看來,采用智能化聯網系統管理養殖生產,將成為未來頭部豬企的必備手段。
這與深圳市潤農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曾蓉的《生豬養殖智能化應用實踐》主題演講不謀而合。值得注意的是,李曉勇與曾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成本”。
“行情是自己左右不了的,而成本是自己能把控的。”曾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解釋道,從生產組織上來講,種、舍、料、病、管是養豬的五個要素,傳統的養豬模式難以把控統籌,而數智化養豬精準飼喂是最能準確管理的地方。因此她認為,對剛接觸智慧化養殖的豬企來說,最值得做的豬場改造是精準飼喂以及種豬選育。
李曉勇認為,只有當智能化養殖模式切實幫助到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后,才有機會在高投入的現狀下大面積鋪開。他預計,到2025年,全省加入智能化養殖隊伍的頭部豬企將占總數絕大部分。
“現階段是推進四川建設農業強省的關鍵時期,農業強,畜牧業必須強!畜牧業強,豬業必須強!”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在致辭中提到,四川是全國生豬養殖大省,生豬出欄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是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保障食物安全和居民生活的戰略產業。他希望四川省豬企拿出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省養豬業全面升級,實現發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