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國工程院2024年院地合作重大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川渝毗鄰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戰略研究”啟動會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舉行。由趙春江、孫寶國、康振生等多位院士參與的該項目,將圍繞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提出5至8套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1套綜合保障機制等。
該項目設2個課題,包括“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川渝毗鄰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綜合研究”,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研究員牽頭;“科技支撐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川渝毗鄰地區建設的戰略研究”,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牽頭。按照部署,該項目將圍繞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發展定位、主要目標和“一軸、三帶、四區”空間布局,厘清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毗鄰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狀,研判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毗鄰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形勢。同時,該項目將制定2025年、2030年、2035年思路目標、戰略任務和技術路徑。
“項目將聚焦糧食、油料、生豬等畜禽、糧經飼優勢產業,優質蔬菜、道地中藥材、柑橘、檸檬、泡菜、茶、漁等特色產業,瞄準種質資源、農機裝備、冷鏈物流、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前沿關鍵技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說,項目研究中,將針對重慶、四川兩地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求、瓶頸問題等開展深入調研和系統分析,總結凝練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川渝毗鄰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典型案例與成功經驗模式,提出新時期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路徑和保障機制。按照部署,項目完成后,將形成研究報告3份、調研報告1份等。
成渝兩地糧食產量常年穩定在900億斤以上,占全國的7%;豬肉產量長期保持在600萬噸以上,占全國的11.4%;油料產量達400萬噸以上,居全國第1位;蔬菜產量6370萬噸,居全國第3位。涉農生產總值占成渝地區生產總值的22%。近年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積極推進川渝農業科技合作,先后與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三農”智庫,聯合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兩地廣泛召開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科技成果推介會、市州行等系列活動,積極發揮“三農”智庫作用。(科技日報記者 劉俠、滕繼濮)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6/865bebec369f45b3bd5714f47975826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