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嚴密地監視才能避免發生此類現象,但專家表示受禽流感疫情侵襲的國家并沒有建立起必要的監控體系。
上周中國宣布禽流感爆發已經終結,衛生部的官員為數百萬的雞進行了接種,使它們逃脫了被屠殺的命運。印尼也正在進行預防接種,其它被H5N1型禽流感沖擊的亞洲國家都采取了相同的措施。
但大多數H5N1病毒還在接種過疫苗的禽類中間循環,專家們擔心這種不正常的狀況可能發展出一種不但對人致命、而且能在人際傳播的新形態。
墨西哥的研究首次表明,在這些條件下,禽流感以空前的速度進化,造成不可預測的后果。
獸醫科學家通常更原意通過消滅生病或被感染的牲畜的方法來控制家畜流行病,而不是進行預防接種。原因是疫苗,尤其是感冒疫苗,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在它們防止動物生病的同時,少數病毒仍然能夠在動物體內復制,并在動物之間傳播。這種“沉寂的流行”很難發現,但如果被未進行免疫接種的動物接觸了或者免疫到期,仍然會引起新的疫情爆發。
但對于影響未波及亞洲大部分地區的H5N1型禽流感來說,疫苗接種是結束疫情爆發的最快捷方式,被消滅的禽類越少,對窮困的小型養殖場場主的影響就越小。
不過有一個讓人憂慮的先例不得不提。1995年墨西哥通過對雞進行疫苗接種平息了嚴重的H5N2型禽流感,但是病毒仍然在慢慢地循環,墨西哥仍然在進行預防接種。
美國農業部家禽研究實驗室的David Suarez表示,正常情況下,由于存活時間不夠長禽流感病毒在雞中很少變異。但在墨西哥,H5N2型禽流感病毒在雞體內出現達數年之久,進化出了新的形態。
在即將出版的一期《病毒學》雜志中,Suarez的研究組發表報告透露,自1995年以來,研究人員從墨西哥進行過預防接種的雞體內分離出的禽流感病毒中發現了一種“主要抗原差異”,它與疫苗菌株越來越不相同,這意味著被感染的禽類將會攜帶更多病毒、傳染速度更快。
亞洲進行過預防接種的雞體內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也有可能以同種方式演化,如果可能的話,要根除免疫過的家禽身上的H5N1型病毒,關鍵在于檢測和破壞“沉寂的流行”。一種低技術的檢測方法是把未接種的家禽與接種家禽放在一塊兒,如果有病毒存在,這些未接種的“哨兵”家禽就會出現明顯癥狀。還有一種高科技的辦法,就是使用一種標記疫苗,可以生產出對野生病毒的不同抗體。抗體測試能夠區分感染的禽鳥與注射過疫苗的禽鳥。2002年意大利成為使用標記疫苗和定期測試根除禽流感的第一個國家。
世界動物健康組織參考實驗室的Capua表示:“監視非常重要,沒有監視的免疫有可能產生飛反效應,成為傳播病毒的工具,而不是控制病毒?!?/span>
轉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