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精神,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積極探索扶貧路子,本著“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觀念,變輸血為造血,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2018年9月26—28日,省畜科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梁歌研究員帶領丁俊仁助理研究員、熊霞助理研究員、甘佳助理研究員專程深入甘孜州深度貧困縣丹巴縣,為丹巴縣6個村110戶農戶免費發放省畜科院自主培育的國審新品種(配套系)大恒肉雞脫溫雞苗和過渡期飼料等物資。對村干部及貧困戶進行科學養殖現場培訓,示范引導開展健康養殖,助推丹巴縣2018年脫貧摘帽。
省畜科院專家團隊一行先后深入到丹巴縣太平橋鄉丹扎村、半扇門鄉團結村、核桃坪村、阿娘寨村、阿娘溝二村和臘月山三村,在前期多次調研的基礎上,向6個村110戶農戶發放30日齡脫溫大恒肉雞苗1200只,配套肉雞飼料980斤,發放技術資料100余份。現場人頭攢動,村民喜上眉梢,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有序發放物資,當地群眾深切感受到省、縣、鄉各級農業部門的關心與關懷。每到一個村,專家團隊一行都現場指導健康養殖大恒肉雞的注意事項、飲水溫度、清舍消毒、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以便提高雞苗成活率,為農戶增收提供保障。
在省畜科院定點幫扶的臘月山三村,專家團隊一行來到海拔3000米的村里,對全村40余戶農戶(16戶貧困戶)開展了 “肉雞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控技術”專題培訓,并積極解答養殖戶提出的各種養殖和疫病防疫問題。梁歌表示,希望當地積極發展養殖業,農戶不斷學習養殖技術,把大恒肉雞養好,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狀況,帶動丹巴縣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真正實現以產業扶貧打造扶貧“造血”工程。
此次扶貧活動,在丹巴縣示范推廣了省畜科院自主培育的新品種大恒肉雞及配套技術,對推動丹巴縣貧困村產業持續發展,提升丹巴縣肉雞養殖技術水平,拓寬貧困戶增收途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受到了廣大貧困戶和當地農牧主管部門的認可與歡迎。畜科院本次技術服務工作得到了丹巴縣農牧局的大力支持,縣農牧局學佳納爾布副局長、陳建軍副局長、肖曉妹副局長、木他澤郎總畜牧師、車秀瓊高級畜牧師、縣畜牧站王燕軍站長全程陪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