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明確了農業帶的發展定位,即建設全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全國農業農村改革開放先行區、西部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
記者從省政府官網獲悉,近日,經兩省市政府同意,四川省政府辦公廳、重慶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明確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100億元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6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600萬噸以上,生豬出欄穩定在6850萬頭左右,蔬菜產品達到5700萬噸,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4500個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以上。到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區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規劃》明確了農業帶的發展定位,即建設全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全國農業農村改革開放先行區、西部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農業帶建設要聚力打造現代農業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規劃》提出構建“一軸三帶四區”的空間格局。“一軸”,即建設成渝主軸現代高效特色農業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帶”,即沿長江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沿嘉陵江現代高效特色農業轉型發展示范帶、渝遂綿現代高效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四區”,即重慶主城都市區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成德眉資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渝東北川東北現代農業統籌發展示范區、川南渝西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川渝兩地在糧食、油料、生豬等產業方面優勢突出。為推動兩地農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了七個方面的35項重點任務,包括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大力拓展農產品市場、推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推進長江上游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升資源要素保障水平等七個方面。?(記者?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