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考慮保護生態環境與促進畜牧業發展需要
●逐步建立設施處理與生態消納相結合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
●到2025年,全省畜禽養殖業總體布局科學、結構合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大幅提高,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占比達到65%
●到2035年,畜禽糞污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田程晨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近日,由生態環境廳會同農業農村廳編制的《四川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印發,將作為“十四五”時期全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指導性文件。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省畜禽養殖業總體布局科學、結構合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大幅提高,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占比達到65%。到2035年,畜禽糞污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規劃》統籌考慮保護生態環境與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需要,以布局優化、結構調整、種養結合、強化監管為重點,加快養殖方式、糞污資源化利用方式和污染防治方式的轉變,推進畜禽糞污由“治”向“用”轉變,逐步建立設施處理與生態消納相結合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著力提高污染防治和風險防控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要求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及水質不達標小流域為重點,強化江河湖庫沿岸、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畜禽污染防治;同時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明確發展性空間和約束性空間,科學調控養殖規模,優化養殖布局結構,加快形成以糞肥還田利用為紐帶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格局。
《規劃》還提出要因地制宜采取資源化綜合利用、納入污水管網處置、建設專門的污染物治理設施等方式處置養殖廢棄物;對不同養殖類型、不同養殖規模、不同養殖技術、位于不同類型地區的養殖場(點)制定不同的養殖污染防治監管要求。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