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式·火眼金睛】
2月2日,在眉山市彭山區謝家街道漢安村,村民正忙著整理土地,為水稻育苗做準備。這一幕,通過附近鐵塔上的攝像頭,實時展現在10多公里外的眉山市彭山區田長制辦公室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
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良田是基礎。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眉山先行先試,以數字賦能耕地保護,綜合運用衛星遙感智能解譯、視頻AI智能預警等科技手段,搭建底數清晰、網格管理、處置閉環、責任落地的田長制智慧管理平臺,為耕地保護配上“火眼金睛”,實現“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守護好每一寸“飯碗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若曄
天上看:耕地裝上“天眼”,讓破壞耕地行為“無處藏身”
在眉山市田長制辦公室調度中心,一塊田長制智慧管理平臺的大屏幕引人注目。“在這里,能全面了解眉山耕地資源的家底和動態。”工作人員演示田長制智慧管理平臺:登錄后,通過底數底圖、田長管理、耕地監測監管等模塊,可清晰看到各類可視化圖表中展示的耕地數量布局、各級田長責任區域等信息。
工作人員隨機點擊轄區網格,大屏幕上便出現該網格的衛星遙感影像圖,以及耕地數量、質量、田長等現狀清單,可以詳細了解該網格耕地保護情況。
詳實耕地情況離不開“天眼”的數據捕捉。“依托去年發射的10顆眉山‘天府星座’衛星,實現了市轄區耕地全覆蓋無死角監測。”眉山市田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利用最新時點衛星遙感影像和衛星遙感智能解譯技術,可提前獲取最新時點衛星影像,通過自動解譯算法,智能分析疑似“非農化”“非糧化”重點區域。如果耕地疑似被違法占用,“天眼”會自動提取問題圖斑,上傳至田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問題預警。
在集中連片耕地等重點區域附近的鐵塔上,還架設有視頻監控設備。“1個攝像頭能覆蓋方圓2公里范圍,借助視頻自動巡航和全天候在線優勢,結合AI圖像識別技術,可及時抓拍多種重點疑似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讓破壞耕地行為‘無處藏身’。”該負責人說。
綜合現狀影像、空間規劃、耕地圖斑等數據成果,目前,田長制智慧管理平臺正構建多個分析模型,從耕地保護現狀、耕地變化、田長巡查等方面分析耕地保護情況、耕地流向成因,提前預警耕地保護紅線風險,推演耕地變化趨勢,為制定耕地保護措施作參考。
地上查:田長“一機在手”,巡田工作更高效
“走,跟著去巡田。”在漢安村村委會,正要去巡田的村級田長劉進軍和網格員宋濤,邀請記者一起去巡田。沿著田間小道行走,二人一路仔細觀察,查看周圍是否存在挖塘、搭棚等“非農化”“非糧化”情況。
“我負責巡查兩個組的耕地,每周都會來兩三次。巡查中,一旦發現存在違法占用或破壞耕地的行為,會及時制止并上報。”宋濤向記者展示手機中的巡田軟件,“‘一機在手’即可隨時隨地巡查上報,同時還能記錄日常巡田情況、追蹤問題進展等,巡田工作更加高效。”宋濤發現的問題,會上傳給劉進軍。“收到上報事件后,我們會通過軟件向鎮級田長上報,鎮級田長會及時通過軟件下派處置意見。處置完成后,鎮級田長通過軟件完結該項處置事件。”劉進軍說。
“巡田軟件可實現田長對任務派發、舉證上報、問題審核、跟蹤反饋、整改處置等全過程閉環銷號管理,監管記錄可追溯,確保問題有整改、事事有反饋。”眉山市田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軟件內還配備法律法規及耕地保護案例知識庫。
在耕地周圍,還設置有耕地保護宣傳欄和舉報二維碼。群眾如發現疑似“非農化”或“非糧化”行為,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向系統上傳現場情況。系統會將群眾上傳現場情況分發給該區域網格員,由網格員進行詳細核查。上述負責人說:“目前,我們正加快建設多級聯動、部門協同、全域網格覆蓋的移動巡查體系,實現耕地常態化、動態化、精準化、持續化全時全域監管。”
【招式·拆解】
打好“人防+技防”組合拳
“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由于我省地形地貌復雜,耕地分布零星破碎,僅靠人力排查,容易出現覆蓋不全、底數不清、問題不明等問題。”記者在眉山市彭山區謝家街道漢安村偶遇省國土整治中心田長制工作調研組。該調研組正在田間了解漢安村村級田長、網格員巡田工作情況,并測試四川省田長巡田應用軟件和田長制信息管理平臺。
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補齊耕地保護短板,需要持續打好“人防+技防”組合拳。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互聯網+等手段,建設全省田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網格化監管機制,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目前,全省田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已進入測試階段,將于近期全面建成啟用。可實現各級田長責任區網格展示、管理與維護、巡田線索處置、視頻調度連線等功能。”省國土整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全省各級田長巡田工作順利有效開展,結合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多項技術,打造耕地保護田長制監管中心,打通省市縣鄉村多級田長信息通道,有效執行和監管日常巡查和線索查處工作,進一步突破時間、地域和環境限制,建立“空、天、地”一體化全覆蓋耕地動態監測機制。
采用“云+多終端”模式,研發搭載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上的四川省田長巡田智能軟件也計劃于本月底啟用。該軟件可實現耕地保護和田長制新聞資訊宣傳、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屬性信息查看、巡田軌跡記錄等功能,便于網格員、各級田長高效開展巡田相關工作,實現與管理工作平臺的信息互傳和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