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豬安天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升級。生豬大省湖南,養豬業智能化升級迎來“風口”。
近日,記者來到湖南省智能化養豬示范基地——永州新湘農格瑞農業有限公司,探訪養豬新技術。
在該公司智慧豬場,一系列高科技完全顛覆了大家的想象。豬場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各種信息高效融合,數字化決策替代人工操控,在一個生態平臺上,形成整合競爭力。
智慧豬場,科技為本。豬場的溫度、濕度、通風等,一切為了讓豬舒適自在;母豬、仔豬、育肥豬配套不同的營養餐,量體重決定喂食量……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幾十個智能機器“伺候”,全程數據化管理,待遇堪比大熊貓。
智慧養豬,樂在其中。一個飼養員管幾千頭豬,點點手機,“豬事”搞定。
場景一 刷臀識別“數字”養豬
在母豬舍,只見一臺方形AI機器人在豬欄上方軌道運行,時不時轉動“眼睛”。
“機器人正在監測豬的臀形變化,判斷它是否到了最佳配種期。”永州新湘農格瑞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榮國說。
記者看到,飼養員點點手機,攝像頭便掃一遍豬欄,顯示屏就讀出豬的數量和每頭豬的重量。
攝像頭對準一頭豬再次一掃,僅幾秒鐘,臀形是否圓潤健美、背膘是否達兩指厚,這些關鍵指標數據上傳至中控管理系統,對照各項指標打分,這一豬種的生產性能便一目了然。
“相較人工測量,機器人更高效,準確率更高?!崩讟s國說,巡檢機器人配備了3D雙目攝像頭、遠程測溫儀、環控測試儀等設備,視力、嗅覺比人還敏銳。
更令記者稱奇的是,當豬“入住”豬舍時,攝像頭掃一下豬的面部,就錄好了豬的相關信息,形成識別碼,內含豬的編號、品種、采食計劃、健康情況等信息,好比人的身份證。
“和‘人臉識別’技術一樣,豬的面部也能識別。”雷榮國介紹,機器人在豬場“學習”一段時間,為豬拍攝照片和視頻,熟悉它們的面部以及花紋等特征,并建立數據庫,利用AI算法,就可以自動識別出這是哪一頭豬。
雷榮國說,不僅讓每頭豬擁有自己的識別碼,傳感器等各類設備24小時在線,還自動記錄豬的重量、體溫、進食量等信息,數據上傳云端,這就叫“數字”養豬。
場景二 量身配餐“公平”進食
“智慧養豬”還體現在豬的進食上。每頭豬量身配餐,“吃什么、吃多少”都有標準。
記者看到,每棟豬舍都有序排列著白色漏斗形狀的“食盒”,綠色電子顯示屏閃爍著飼料量、豬的重量等數據。
“這是飼喂機器人,豬場出勤率最高的‘工作員’?!崩讟s國說。
喂料是整個豬場中最大的工程,是個臟活累活,傳統養殖,飼養員通常把同一欄豬的飼料倒在同一個槽里,豬一哄而上,憑力氣“搶食吃”,導致同一欄豬出欄時生長不均衡。
相比之下,自動飼喂“公平”得多。記者看到,豬場建有飼料塔和自動送料線,每個豬欄安裝一個飼喂器,每頭豬有自己專屬的“飯碗”。
自動飼喂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根據豬的不同生長周期、身體狀況等條件,通過人工智能估算豬的重量,計算并調整下料量。飼養員僅需點點手機,送料線便將飼料精準分流到食盒,飼喂量精準到克。
“智能配餐,每頭豬該吃多少吃多少。”雷榮國說。
記者問:如果豬沒有吃飽怎么辦?“AI機器人可以感知?!崩讟s國說,攝像頭對每頭豬進行監測,發現豬沒吃飽鬧情緒,系統便會自動增加投料。
據介紹,該公司年出欄種豬約5萬頭。采用自動飼喂,同一欄豬出欄時體重差可縮小到5%以內,豬的體型更勻稱;每頭豬節約飼料15%,企業一年至少增收500萬元。
場景三?“五星賓館”智能防疫
有高科技加持,豬猶如住進“五星賓館”。記者看到,豬產房安靜又溫馨。在裝有地暖的單間欄舍里,母豬和豬寶寶睡得正酣。
每個豬舍安裝有大量傳感器、采集器等感知設備,實時監測環境參數,包括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空氣溫濕度等。同時,聯動控制通風機、取暖設備、除濕機、開窗機、清糞設備等,保證豬舍維持符合豬健康生長的最佳狀態。
雷榮國介紹,基于物聯網、智能感知等技術,再搭配飼喂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環境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等,養豬實現智能化,平均4個人就能養1萬頭豬。
而豬場的生物安全,靠的是五級智能防控。
記者看到,豬場設有待檢區、一級隔離點、二級隔離點、門衛隔離點、生活區等5個分區,每個環節消殺嚴苛。
“員工從預備進班到走進豬舍工作,要歷時3天,過5道關,洗7個澡?!崩讟s國說。
每道關卡設有生物安全AI智能系統,運用“人臉識別”等技術,對人員進出、車輛洗消全流程進行數字化監管。在五級智能防控系統監管下,豬場堵住各種疫病入侵,確保每頭豬舒服、健康地長大。